发布时间:2024-09-01 01:13:53 浏览:
11月1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48次审议会议召开,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博亚精工”)首发获通过。
据悉,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主营业务发展,包括核心零部件及智能精密装备生产建设项目、产品研发检测和试验中心项目等,进一步筑高企业护城河。
公开信息显示,博亚精工主要从事板带成形加工精密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和特种装备配套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国内精密零部件一直呈现的“依赖进口”的严峻局面,缺少自主创新的“航母舰队”。
尤其自2000年以来,众多器件依赖于日本、德国等国家。同时产品进口周期长,器件应用过程繁琐,一直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诟病。实现相关器件的进口替代,已经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急切需求,更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企业的重要挑战。
博亚精工随着技术的研发不断精进,依靠深厚的技术积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高可靠性,逐渐实现了在多种型号的军工特种车辆中的广泛使用,有效保障并提升了装备性能。博亚精工掌握的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成功打破国际垄断。
如今博亚精工已获得已授权专利143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包括众多核心轮式装甲车的配件,博亚精工都具有独家的创新技术和优势壁垒。
公司践行中国制造,为多款主要轮式装甲车、战车、导弹发射车等特种车辆提供关键传动装置,是多个特种型号装备的独家供应企业,不断加速国防核心设备的进口替代。
目前,博亚精工已经服务了一批防务装备科技工业等领域的优质客户,生产的器件配套了多个型号的军工特种车辆,特种装备多次参与国家级重大活动的检验,包括建国70周年国庆、建国60周年国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军90周年等。
其产品性能得到了特种装备使用单位的广泛认可,并与中国兵器等装备总装单位下属主机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配套关系,与众多装备制造巨头的直属或合资公司建立了广泛的合作。
中国高端制造产业近些年发展迅猛,而特种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生产一直备受重视:《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以来,军工产业众多利好政策不断推动,“新基建”的科技类基础设施建设都在持续拉动产业需求,博亚精工发展势在必行。
涵盖精密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的军工产业拥有极高的专业壁垒,不仅需要一定的资质和备案,更是需要经过长时间、众多经验的积累和打磨。
从小企业发展成为军工部分装备及生产线机组产品的行业首创和标杆性冠军,博亚精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了技术导向型高新企业的典型缩影。
从招股书的信息披露,博亚精工背后重仓的机构投资人,也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机构股东——丰年资本浮出水面。
据公开消息披露,丰年资本于2017年投资博亚精工,是企业背后重仓的机构投资人,也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自2014年起,丰年资本就不断扫描高端制造业各大赛道,并实现精准落棋。而今,丰年在制造业布局了包括精密加工特种器件、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赛道,投资项目近40家,这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丰年资本一直聚焦于产业投资,围绕自主创新、进口替代,挖掘并聚焦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真实价值。此次博亚精工的成功过会,正是丰年资本过去坚持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深耕产业发展、探索中国制造企业经营的成功实践。
从成立一开始,丰年资本就较早地在高端制造业各大赛道布好了方阵。但丰年布局的高端制造与外界定义的“高端”又有所不同。
丰年资本一直用资本力量参与到高端制造行业的浪潮中,丰年更倾向于聚焦产业,做踏实的“高端制造”。助推丰年圈企业在各个赛道跑出自己的角色和特点。
丰年资本合伙人赵丰认为,制造业发展很难实现跳跃性,一定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
在赵丰看来,中国制造业本身就是一部进口替代的历史。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制造企业在未来有能力实现进口替代,和国外企业进行对标。
也正是这个原因,从2014年开始,丰年资本投资路线一直都没有改变: 即挖掘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的优秀制造业项目。
“我们特别希望在接下来的10年或者20年内,能推动一批真正的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企业成为全球的细分行业龙头。”丰年资本想做的,就是要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困局。
伴随着国内的高端制造业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且入场的门槛不断提高,实际上最后能够留在场上的选手越来越少。
“三足鼎立”的核心力量,撑起并逐步实现了丰年自成立以来就明确的机构愿景:即在未来十年中助推一批中国高端制造业企业成为世界一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