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人力资源行业新闻速递

发布时间:2024-09-07 07:27:06    浏览:

  在近日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做好相关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要清醒看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仍然不高,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和壮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驱动发展,有赖于更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金融作为坚实后盾;推进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发展养老金融势在必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金融发展也要不断深化……

  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金融业在助力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发力点,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针对性部署,对于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五篇大文章,要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直击当前金融领域薄弱点,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一方面,要做好对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的支持,推动养老产业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另一方面,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支持,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五篇大文章,要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为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提供与科技、绿色、普惠等领域需求更相适应、业务更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满足各类主体需求。

  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锚定金融强国目标,做好五篇大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将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合理把握重点领域,优先选营企业参与。业内专家认为,新机制将有利于PPP的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将有效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明确收费渠道和方式,项目经营收入能够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具备一定投资回报,不因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政府可在严防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前提下,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在项目建设期对使用者付费项目给予政府投资支持;政府付费只能按规定补贴运营、不能补贴建设成本。除此之外,不得通过可行性缺口补助、承诺保底收益率、可用性付费等任何方式,使用财政资金弥补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

  “自来水厂、高速公路等项目都属于使用者付费项目。”清华大学投融资政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守清说,从本质上而言,特许经营模式是PPP的一种具体模式,主要特点是以使用者付费为主,但并不排除政府在运营期的补贴。

  清华大学投融资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永恒表示,从稳投资角度看,PPP新机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民间资本信心,从而扩大有效投资;从防风险角度看,PPP新机制能显著降低PPP项目对地方财力的依赖,既有利于PPP项目形成稳定回报机制,又能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从增效益角度看,PPP新机制回归特许经营“初心”,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通过引入民营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创新优势,能显著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

  “特许经营与使用者付费天然存在共生关系,使用者付费机制能够有效防止财政资金以可行性缺口补助、可用性付费等方式进入建设项目,避免项目异化、泛化为政府出资或政府兜底项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表示,此次推出PPP新机制,及时回应了社会各界关切,坚定了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有利于稳妥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效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持续深化PPP规范管理,重点通过使用者付费的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而带动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

  “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使用者付费类PPP项目,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市场。此外,使用者付费项目的现金流具有更大的平滑性,能够有效解决银行贷款资金的还款错配问题。”天一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周鹏说。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优先选营企业参与。要坚持初衷、回归本源,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含改扩建)项目。

  在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中,指导意见要求,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共属性较弱的项目,应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属性较强的项目,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属性强且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项目,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

  “PPP的第二个‘P’是‘Private’。优先选营企业参与,符合PPP的本意和国际惯例。”王守清说,“PPP新机制根据不同项目特点,提出三类项目动态清单,给民营企业留下了较大的项目空间,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炯表示,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间资本充足,其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性高。PPP新机制的实施有利于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

  “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是PPP新机制的一大亮点。为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信心。”黄炯说。

  杨永恒表示,采取项目清单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是采取精准分类方法对我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引导民营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同时避免出现过去民营企业片面追求热点、盲目扩大投资等现象,也有利于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整体效率。

  指导意见明确,2023年2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清理核查前未完成招标采购程序的项目,以及后续新实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均应按照本指导意见规定的新机制执行。

  最近,江苏、江西、广西等地纷纷举办多种形式的人才招聘对接活动,推出多种措施,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一场“千名学子进宿迁”集中对接洽谈活动在江苏宿迁举行,140余家企业为20所高校的学子提供了6000多个优质岗位。

  宿迁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部长 张晶晶:这次我们一共带来17个岗位需求,入驻学子可以享受购房券、生活补贴等相关政策待遇。

  为了让人才更好地就业创业,宿迁推出的“人才购房券”政策,根据就业或创业的人才层次,给予5万—200万元人才购房券补助,减轻人才购房压力。

  江西南昌的洪城“就业‘职’通车”再度发车,在华东交通大学开启电子信息产业链专场招聘活动。据了解,南昌市在11月至12月期间开展“洪城就业‘职’通车金秋服务月”活动,覆盖47所驻昌高校和南昌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

  南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科负责人 吴宇平:活动期间将结合高校毕业生专业特长和南昌重点产业链企业招聘的需求,为双方搭建精准、高效的对接平台,实现企业与人才的精准对接。

  2023年中国—东盟人力资源供需对接会暨广西人才交流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国内的6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逾2.1万个岗位,吸引了约3.5万人来到现场求职应聘,8500多人达成签约意向。

  2023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上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稳步提升,部分行业率先取得突破,专精特新企业总体领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从探索起步转向快速发展新阶段。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大会上获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同时打造满足行业共性需求和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的“资源池”“工具箱”,引导大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44.3,表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从探索起步转向快速发展新阶段。

  报告对15.9万家中小企业测评结果显示,超60%参评企业在半数以上关键业务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可视化和精益管理,轻工、石油化工、钢铁和食品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处于相对领先水平,专精特新企业总体领先。

  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和投入来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规模持续扩大,数字化程度稳步提升,细分行业转型需求更加多元。

  “联合调研显示,超六成受访企业2022年数字化转型投入超过2021年,超七成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增加投入。分行业看,制造业中小企业未来三年投入信心充足,成为数字化转型主要力量。”腾讯公司高级总监刘峰说,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日趋明确,逐步加大投入,支持相关人力资源岗位设置,采购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

  此外,市场调查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中小企业IT支出规模达812.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预计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IT支出将达到9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小企业已普遍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必修课”,“不想转”的情况得到大幅改善。不过,中小企业仍然面临“不会转”的困难,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难题。

  日前,在2023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期间举行了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工作启动仪式。据悉,苏州、厦门、长春、宁波等30个市(区)将纳入首批试点。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根据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在2023年至2025年分三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2023年选择30个左右城市开展试点工作,此后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工信部将从政策支持、路径引导、服务支撑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路径。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大力推广、持续优化《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打造更多符合地方实际的经验模式和典型做法。

  与此同时,相关举措将进一步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徐晓兰表示,将促进供需匹配,发挥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作用,培育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打造满足行业共性需求和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的“资源池”“工具箱”。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资金、人力、技术等硬约束,需要进一步促进大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董事长、总经理庞松涛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实施路径。要进一步夯实工业数字基础设施,推进生产智能化,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和敏捷式技改,带动中小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规模化技改,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需要重点面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平台,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加速链式数字化转型。”庞松涛说。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依托大型企业成熟的技术能力、连接能力和生态能力,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刘峰表示,大企业要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提供“小快轻准”的“工具箱”“服务包”,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对此,徐晓兰说,将打造良好生态支持大企业建云建平台、中小企业用云用平台,引导大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组织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等活动,持续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广州为民营企业“减负”出大招!近日,广州出台《民营企业首次违法合规免责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清单》),这是广州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强化法治保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又一力举。据悉,《清单》是全国第一个建立首次轻微行政违法合规免责清单的文件。

  记者盘点发现,《清单》有很多亮点和创新。比如,首次将不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与企业合规建设相结合,并明确除民营企业外,符合适用条件的其他类型企业也可参照适用;首次将合规整改与违法行为调查的全过程相结合,规范了具体的实施要求和流程;首次运用“指引+清单”的形式,在与民营企业经营行为关联度较大成熟度较高的领域开展先行先试,试点成熟后再稳步扩大清单覆盖面。

  《清单》提出了涉及人力资源、特许经营、建筑、禽畜养殖、林业和绿地保护等5大领域共20项事项,并通过指引方式为适用首次违法合规免责“定标准”和“明规范”。

  《清单》明确了首次违法合规免责的适用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适用条件对具体情形进行分析研判:(一)属于首次违法;(二)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违法事实,提供相关证据;(三)危害后果轻微;(四)主动改正违法行为,开展合规整改,有效建立企业合规体系。其他企业符合上述条件的,可参照适用。

  《清单》明确了具体实施要求,将合规整改具体要求嵌入违法行为调查的全过程中,对整改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免予处罚:在行政处罚的调查程序中,行政机关应当结合案件因素,充分评估适用首次违法合规免责的可行性,在综合分析案件基本情况、企业合规整改意愿、合规整改要求和期限等情况的基础上,行政机关向企业送达开展合规整改告知书,并加强对企业合规整改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行政机关发现企业在整改过程中存在不及时、不主动等情况的,应当及时进行指导并提出纠正意见;发现企业在整改过程中再次发生同类违法行为的,调查终结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企业合规整改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对企业在合规行为准则、组织体系、合规机制、合规文化等方面的整改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经评估,认为企业符合整改要求的,应当在调查终结报告中说明合规整改开展情况及效果,并依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不符合整改要求的,不适用首次违法合规免责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目前,黑龙江省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成功跨越10%的门槛,特别是产业工人、低学历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处于全国前列,位居东北三省之首,为创新龙江建设进一步筑牢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基础。但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短板不足:一是机制创新力度不够,调动各方协同提升科学素质能力的水平不强;二是科普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对公众的吸引力不足;三是科普传播手段不新,公众获得感不强;四是社会组织动员不够有力,科技志愿服务成效不够明显。

  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察实情、谋良策、破难题、促振兴”为要求,立足科协职责定位,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局,明确思路举措,进一步促进黑龙江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

  一是创新推进机制,做好科普顶层设计。我们要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科协作为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作用,积极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国际化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扩大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数量,增强组织力量。以将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纳入对市(地)重点任务目标考核体系为契机,进一步压实落靠各市(地)主体责任,将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从“软任务”变为“硬约束”,确保“十四五”时期,实现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目标。

  二是创新展教形式,建强科普工作阵地。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全国首个地域性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主阵地示范引领作用,并依托主阵地深入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和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品牌。持续组织黑龙江省7家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立联盟,举办“科普大师课”“院士进校园”“院士报告会”等活动,大力宣讲科学家故事。注重发挥现代科技馆体系助力教育“双减”的第二课堂作用,推动科学知识、科学家精神、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培训进校园。持续实施“英才计划”,推动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将科技志愿服务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让公众在文明实践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三是创新传播手段,加强基层传播体系建设。高质量履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职责,需要持续深化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多元主体科普传播动能、提升终端科普传播能力。我们要深入推进“科普传播进网格”工作,将科普传播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不断完善科普传播体系、壮大科普传播队伍、加大权威优质科普资源供给、规范绩效评价体系,充分总结经验,选树推广先进典型,巩固打通基层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工作成效,把“科普传播进网格”工作打造成黑龙江特色科普工作品牌。

  四是创新服务方法,构建科技志愿服务共同体。扎实推进科技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科普之冬”、科普大集、农村实用技术“空中课堂”活动,以及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普服务联合行动,充分发挥18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8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以县域为重点,以村(社区)为主阵地的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持续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发挥18个边境县(市、区)的科普服务功能作用;组织全省科普大篷车深入边疆地区,开展志愿服务边疆行活动,推动边疆群众科学素养提升,助力兴边富民。